注塑模具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至关重要,贯穿于各个环节,以下是具体的检测方法:

原材料检测
外观检查:查看钢材等原材料表面是否有裂纹、砂眼、气孔等缺陷,表面应光滑,无明显划痕、氧化皮等。
硬度检测:使用硬度计对原材料进行硬度测试,确保其硬度符合设计要求,不同部位的硬度应均匀,偏差在规定范围内。
成分分析:采用光谱分析仪等设备对原材料进行成分分析,检测各元素的含量是否符合标准,防止因成分偏差影响模具性能。
加工过程中的检测
尺寸精度检测
关键尺寸测量:在粗加工、半精加工和精加工阶段,都要对模具的关键尺寸进行测量,如型腔和型芯的尺寸、脱模机构的安装尺寸等,使用卡尺、千分尺、三坐标测量仪等工具,确保尺寸偏差在公差范围内。
形位公差检测:利用三坐标测量仪、轮廓仪等检测模具零件的直线度、平面度、圆度、圆柱度、垂直度、平行度、同轴度等形位公差,保证零件的形状和位置精度。
表面质量检测
肉眼外观检查:加工过程中,定期通过肉眼观察模具表面,查看是否有刀痕、划伤、毛刺、烧蚀等缺陷,表面应平整、光滑。
粗糙度测量:使用粗糙度仪检测模具表面粗糙度,不同的模具部位根据使用要求有不同的粗糙度标准,如型腔表面通常要求较低的粗糙度,以保证塑件的外观质量。
热处理质量检测
硬度检测:热处理后,再次对模具零件进行硬度检测,检查硬度是否达到规定的热处理硬度范围,且不同部位硬度应均匀。
金相组织分析: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模具材料的金相组织,判断其是否符合热处理后的组织要求,如马氏体、回火索氏体等组织形态和比例是否正常,防止出现过热、过烧、脱碳等缺陷。
装配后的检测
整体外观检查:检查模具装配后整体外观,各零件之间的连接是否紧密,有无缝隙、错台等现象,表面有无磕碰、划伤等损伤。
开合运动检查:手动或借助设备进行模具的开合运动,检查运动是否顺畅,各部件之间有无干涉现象,导向机构是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,开合的行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。
密封性检测:对于有密封要求的模具,如注塑模具的型腔与型芯之间的密封,可采用油检或气检的方法,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,确保在注塑过程中不会出现漏料问题。
试模检测
成型塑件检测:进行试模,观察模具成型的塑件是否完整,有无缺料、飞边、变形、气泡等缺陷,检测塑件的尺寸精度、表面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,根据塑件的成型情况反推模具存在的问题。
模具状态监测:试模过程中,检查模具的温度分布是否均匀,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,顶出机构是否能够顺利将塑件顶出,各部件在注塑压力下是否有变形、损坏等情况。